优酷热播的《凡人修仙传》不仅是网络文学IP的成功跨界影视圈,更是网络文化流行的隐喻文本。作为 “凡人流” 修仙作品的代表作《凡人》中的主角韩丽,从一个没有背景和资质的“伪灵根”少年,一路谨慎独善其身,关键时刻也不乏狭义的帮助,最终以凡人的身份踏上了修仙之路。“凡”与“非凡”恰恰体现了草根诉求与传奇叙事的混合特征。
当我们转向更广阔的网络文化景观时,以“凡人”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和网络影视剧准确地把握了凡人与非凡的标准。辩证关系是网络文化成功的关键之一。此外,由网络文化、网络游戏和网络剧组成的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正在向世界各地传递这种凡人叙事和凡人美学。《凡人》在Netflix同步播出,在Youtube优酷专属频道获得24 一万次观看和400多条评论(数据截止到8月初)正在解释这一点。它恰当地捕捉和传达了数字时代全球平民的愿望 “反击”的集体无意识成为网络文化从边缘到中心的绝佳隐喻。
凡字诀。
与好莱坞超级英雄的“含金汤匙”模式不同,这些以《凡人修仙传》为代表的网络文化往往选择“向下扎根”、以凡人为主题的“向上成长”,凡事与尘世纠葛。韩立是一介凡夫,他的首师墨居仁也是如此。剧中一开始,韩立是一个偏远山村的穷小子,在进入七玄门之前练习的白面煎饼都是借来的。后来他跟着师傅学艺术,潜入墨家寻宝,拜入黄枫谷筑基,都小心翼翼,因为眼界不宽,身家不厚,修仙之路处处颤抖。类似的奇幻小说,如《仙逆》、《百炼成仙》、《紫府仙缘》、《一念永恒》等。;与上述小说同名的动画不是简单的“打怪升级”,而是反映凡人现实的棱镜:李翰的“生存之道”是网络动物的生存指南。
许多网络文章、网络剧和网络游戏不仅突出了贫穷的身份和平庸的资格,还强调了人物的体验、情感、场景和朋友的亲民性和公众品味。在《凡人》中,韩立两位密友张铁和李飞雨的“边缘少年”经历不需要多言。张若昀在《雪中悍刀行》中主演的徐凤年,虽然是北哥世子,但却混在市场上,与马夫老黄苦中作乐。就连武道极致的王仙芝,也是出身卑微,偷学武功,代表着“凡人修仙”的另一种可能。《长相思》中最亲近的是安迪在清水镇扮演的“敏小刘”的普通医生生活和朴素情怀,而清水镇的真实场景建设和人间烟火的质感让类似神话剧中过于华丽的AI特效相形见绌。海内外流行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以普通的“命运人”花果山小猴子为主角,以一根普通的柳棍踏上了真相之路。
“你我皆凡人”。“凡字公式”的精髓在于“以凡共情”。凡人身白色情人节对应份和故事的构建,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提出的网络“参与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同构。在网络亚文化群体中,“凡人”粉丝将“谨慎”刻入DNA的“韩老魔鬼”修仙秘诀转化为“稳字第一”的生存哲学;在小说中赢得宝藏之前,计算风险。种植药物、炼金术、护身符和冥想被视为工作场所阴谋和重复劳动的反映;B站的桥梁改编、贴吧讨论和微博热议将文学形象转化为文化原因。海外wuxiawordld.com论坛“科普专区”、在Reddit社交新闻网站和Quora问答平台上讨论中国在线文章、在线游戏和在线剧的受欢迎程度和参与程度也显示了同理心和第二次创新的巨大生命力。
仙字诀。
不凡为不凡,不凡遂追仙。网络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网络感”,它不仅指短浓度、垂直屏幕观看、部分口语化等形式,而且是内容和情感的“酷感”。世界上最大的“爽”就是得道升天,凡人成仙。这也是几乎所有网络文章、网络游戏、网络剧的主题和核心,只是有许多奇妙的“活动变形记录”。《凡人》韩立一心求大道;其导演杨洋几年前的网剧《将夜》中,主角宁缺虽然是边军小卒,但寻求的是帝王救世之术;《长相思》终于让可小六成为了郝玲国王姬;爆款短剧《无与伦比》将主角从外卖员和保安逆转为富裕家庭的继承人,一步登天。宇宙的尽头是成仙成魔,称帝称后,即使用藕节、荷叶、莲花等凡物重生后的“哪吒”,也需要修仙才能为敖丙重塑身体。
任何与众不同的纠缠和相互成就都是整个网络文化的“初衷”,也决定了其巨大的戏剧张力。这种“酷感”体现在叙事、特效和视听语言上。最有效的叙事视听密码是追求强反转、快节奏、标签人物和极高的情感价值。特效奇观是叙事上的视听冲击。热播的真人版《凡人》被网友评论最多的是“真人拍摄与电影级特效完美融合”。第一集是韩立在乱星海狩猎六级结丹妖兽,吸粉无数,充满仙气。奇观表达和传奇叙事只是这些网络文化的表面特征,背后是市场竞争体系下的升级模式,最终是“普通人”寻求的情感补偿机制。毕竟,我们这些凡人渴望看到自己的镜像能够突破阶级固化,在平行宇宙中实现人生的转变,修仙以求完美。
反击、入赘、修仙、夺位、称霸,甚至跨级升职,都是与非凡高低相匹配的范式变化。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放在四海白色情人节对应皆准。这类作品充斥着中国微短剧出海的领头羊RelShort平台,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亿万富翁双面生活》)、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Alpha命中禁忌)等都是灰姑娘 霸总 欧美文化的套路。这和中国人爱看的《苍兰诀》中小兰花和大恶魔的故事一模一样。最近,互联网还标出了“特朗普爱上了我在白宫当清洁工”这样荒谬而引人注目的标题。虽然这部短剧最终被证明是虚假的,但这条路确实是霸道的。
走火入魔。
霸气多了难免会胀气泄气。讽刺的是,这些凡人的网络文章和网络剧都在自我警惕:修仙成道尊重循序渐进,巧合的是,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太多,否则会走火入魔,会被攻击,甚至会被夺舍。这也是《凡人》中伴随韩丽的人生阴影,当然也是他入道的机会。
由于当前的网络文化无法绕过非凡的“初衷设计”,许多作品将辩证关系变成一厢情愿的夸张,平衡往往倾向于“非凡”,因为观众最终需要的效果是“酷”,情节、节奏、角色甚至角色很容易被流量绑架。韩立靠捡到的小绿瓶这个“金手指”站在修仙界,让人难免觉得有些不劳而获,太“爽爆”;在这背后,数字技术(平台算法、传播渠道)在网络文化生态中扮演着现代版“修仙法宝”的角色。许多粗制滥造的网络作品中的“凡”变成了“泛”,更严重的是俗、滥、浅、烂梗无数。缺乏现实主义关怀和人性温暖,观众的审美疲劳加剧。
以凡人为代表的网络文化的特点之一是消除传统精英文化的魅力,但在新的“创造神”和“修复仙女”的过程中,它破坏了预设的文化民主化运动。美国政治学家乔迪·迪恩(Jodi Dean)全球“新封建主义”在其新书中提出(neofeudalism)概念:在新的“领主与农民”关系中,不仅是技术,而且是世界各地看似平等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实际上是不自由的剥削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凡人”陷阱。当我们的作品把目光和笔触集中在非正式、真正无偿或低薪的工人身上时,比如拾荒者、搬运工、保姆、外卖骑手等。(比如《我是余欢水》《逆行生活》《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中的外卖员;日韩电影《小偷家族》和《寄生虫》中的临时工,而不是耸人听闻、凭空捏造的《特朗普爱上了我在白宫当清洁工》),或者古装和仙侠剧中的经销商。
原标题:《马纶鹏》《凡人修仙传》:反击神话还是凡人陷阱?》。
主编:邵岭 文字编辑:范昕。
来源:作者:马伦鹏(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