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还觉得智能眼镜仅仅极客玩具,那你或许错过了一个“年代拐点”。
2025年,小米、Meta、Rokid等巨子与新锐轮流进场,AI眼镜从冷门边角走向消费电子的论题C位。
近期,小米在其“人车家”发布会上推出首款AI眼镜,起价格1999元,引发商场热议。据京东官方数据显现,小米AI眼镜开售12小时销量打破1万台,一举冲上智能眼镜品类销量榜首。
图源:小米官微
线下途径相同火爆,《节点财经》造访上海「小米之家」门店发现,门店仅有少数规范版在售,价格2699元和2999元单色电致变色版和五颜六色电致变色版均归于缺货状况。店员告知《节点财经》:“九成进店顾客都会来看智能眼镜,现在仅剩下几台规范款现货,后续补货时间还没有告知。”
小米创始人雷军将其定位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随身的AI进口”。在业界看来,小米的强势入局点着了本来小众的智能眼镜商场,也宣告“AI眼镜元年”的到来。
随同生成式AI和可穿戴技能的开展,曩昔半年内包含小米、Meta、Rokid、华为、百度等20余家厂商相继发布AI眼镜新品,本年5月,全球商场在单月内发布的新品就超越十款,职业正式进入“百镜大战”阶段。
• AI眼镜赛道的首要玩家究竟是谁?
• 出资人、从业者和顾客又怎么看待AI眼镜的快速兴起?
• AI眼镜背面的供应链以及软硬件技能都预备好了吗?
什么是AI眼镜? 广义而言,它是交融人工智能技能与眼镜式可穿戴形状的智能终端——外观挨近一般眼镜,但内置摄像头、麦克风、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具有语音帮手、人机交互、图画辨认和数据处理等功用。
当时市面上的AI眼镜大致可分为三类:AI音频眼镜,寻求轻量化和无线耳机体会;AI摄影眼镜,主打榜首视角摄影摄像并结合AI辨认才能;AI显现眼镜(AR眼镜),功用上包含摄录、音频并供给增强实践的视觉反应。
《节点财经》剖析,这三类产品各有偏重,音频眼镜胜在最挨近日常眼镜的简便形状,摄影眼镜则赋予用户“用眼睛记载世界”的新颖体会,而AR眼镜代表了更完好的未来形状,但现在往往更粗笨、价格更高。
当时,AI眼镜赛道既有全球科技巨子布局,也有草创企业活跃涌入,产品形状可谓丰厚。
图源:Meta Store官网
在海外商场,Facebook母公司Meta是最活跃的探索者之一。其早在2021年携手雷朋推出「Ray-Ban Stories」,集成摄像和音乐播映功用,2023年又推出第二代「Ray-Ban Meta」,新增语音帮手“Hey Meta”等AI交互才能。据其官方发表数据,2024年该系列眼镜销量已达200万台,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第三代,方针销量为500万台。
此外,据天风证券剖析师郭明錤泄漏,苹果正在将头戴式设备视作消费电子产品的下一个首要开展方向,现在至少有7个相关项目处于开发阶段,包含3款Vision系列产品与4款智能眼镜产品,并估计在2027年连续发布,估计出货量达300-500万台。业界以为,苹果未来若能推出轻量化的AR眼镜产品,将对职业发生巨大推进作用,其强壮的生态和品牌号召力或许带来相似iPhone之于智能手机的革新性影响。
在国内商场中,亦有许多创业公司入局,包含Rokid、雷鸟立异、XREAL等国产厂商近两年推出多款AI眼镜。大厂阵营也开端举动,华为也发布过与Gentle Monster协作的智能眼镜。
图源:华为官网
得益于多路玩家推进,AI眼镜商场近年呈现迸发式添加态势。世界数据公司(IDC)陈述显现,2025年榜首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到达148.7万台,同比添加82.3%。我国商场添加更为迅猛,2025年一季度国内智能眼镜出货49.4万台,同比大涨116.1%,在全球比例中占比约三分之一。
跟着小米等群众品牌参加并经过补助影响消费,IDC估计2025年我国智能眼镜出货量可达290.7万台,同比添加121.1%。尽管相较智能手机,290万台的出货规划仍属前期,但业界遍及以为AI眼镜正处于从“0到1”向“1到N”跃迁的拐点。
面临快速升温的AI眼镜赛道,产业界和出资界遍及对其寄予厚望,但也坚樱花相见动漫在线观看持慎重镇定的考虑。
“AI眼镜或许是继智能手机后,最有或许引爆下一轮核算渠道革新的‘进口级’产品。” 国投证券在研报中如此点评。该陈述以为,AI年代海量运用需求新的载体,智能眼镜由于可天然交融语音、视觉交互且无需手持,被视为AI大模型落地移动端的最佳硬件形状。
出资方对此的热心从创业公司数量可窥一斑,到2025年4月,我国挂号在册的AI眼镜相关企业已超越440家。能够说,资本商场看中了AI眼镜潜在的下一个消费电子爆款时机。
大模型的老练也被以为是催化智能眼镜迸发的要害布景之一。Rokid副总裁王豪杰表明,近年生成式AI大模型才能日新月异,但需求合适的终端载体去发挥作用,而AI眼镜正是十分抱负的载体之一。他直言:“我觉得现在处于前期,是添加曲线还十分高的一个阶段”。
尽管各方看好AI眼镜的长时间潜力,业界也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的许多缺少。“不管Meta仍是小米,它们的AI眼镜根本还处于‘半玩具、半东西’的开展阶段,东西特点大约只占30%-40%。”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向媒体坦言。换言之,现在智能眼镜供给的实用价值相对有限,很大程度上仍是别致好玩的尝鲜性质。
有职业剖析师告知《节点财经》,AI眼镜要从概念走向群众日常,还有一系列难题待解,包含本钱、续航、生态和用户习气培育等。技能层面,现在许多要害目标离抱负状况尚有间隔,商场层面,顾客对这一新品类的认知和承受度也需求时间培育。
曩昔智能眼镜长时间停留在小众,许多一般用户对其功用和用处缺少了解。但本年在许多厂商推进下,顾客重视度敏捷攀升。据天猫核算,在近期的一周内智能AR眼镜相关查找量同比添加了78%,这表明,AI眼镜正在从极客圈层逐步“破圈”,引起更广泛顾客的爱好。
图源:小红书
在小米AI眼镜发布后,微博、B站、小红书等交际渠道上呈现许多开箱评测内容,就连一些平常“不戴眼镜”的数码博主也开端尝鲜体会。有长时间张望智能眼镜的用户告知《节点财经》,小米的进场降低了心思门槛:“早就想试试AI眼镜了,总算有一家大厂出手。1999元的定价不算离谱,续航8小时,看起来比较靠谱。” 正是这种“大厂背书+亲民价格”的组合,激发了许多一般顾客的购买激动。
不过吐槽和质疑的声响也相同不少,一些顾客反映,当时AI眼镜在外观佩带上仍有显着缺少:“和一般眼镜比较,小米这款眼镜镜框很厚重,好像不太合适日常长时间佩带。”此外,续航和发热心况也备受重视,尽管官方声称小米眼镜典型续航可达8小时,但有用户在高强度运用下3小时即剩下40%电量。
在AI功用体会上,不少顾客称当时眼镜的智能更多是手机帮手功用的延伸,谈不上推翻性。一名购买了小米眼镜的顾客告知《节点财经》:“AI实时对话功用实践有推迟,并且假如家里有多个小米设备,常常一声唤醒一切设备一同呼应,局面一度为难”。可见在语音交互的准确性、设备协同上AI眼镜还有改善空间。
要让AI眼镜真实走向大规划运用,背面的技能链条和供应链老练度至关重要。当时来看,硬件供应链正在敏捷跟进,但软硬件仍有不少短板需求补齐。
据揭露材料,小米AI眼镜的中心零部件大部分由国内厂商供给:整机由歌尔股份代工,光学模组来自舜宇光学,蓝牙音频芯片选用恒玄科技计划,存储由佰维供给,电池供货商为德赛电池,处理器芯片则运用了高通渠道。此外还有索尼供给的图画传感器、楼氏电子的麦克风等中外厂商协作。
能够说,我国本乡电子产业链的配套才能已足以支撑智能眼镜的大部分元器件需求。这一老练的供应链根底来源于多年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职业的堆集。华泰证券指出,AI眼镜的开展离不开大模型的迭代和完好高效的产业链支撑,而许多相关环节在AI+家电等范畴已相对老练,能够复用。
《节点财经》剖析,智能眼镜要成为群众随身设备,有必要在体积分量、电池续航和显现作樱花相见动漫在线观看用上获得平衡。但是业界将这三者比喻为“不或许三角”——电池做大则分量上升,显现增强则功耗添加,简便细巧又往往限制功用。
图源:Rokid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AI眼镜并未装备真实的显现功用,这实践上避开了光学难题,也换取了简便外形。这类产品更多着重“耳朵+眼睛”的信息获取,而不是在视界中叠加数字内容。
上述剖析师告知《节点财经》,AI与AR的结合才是终极形状,未来当光学和算力老练,AI眼镜有望替代手机、电脑等传统屏幕,成为通往“元世界”的进口级设备。
相较硬件的快速迭代,AI眼镜的软件和内容生态现在仍较为单薄。许多顾客买到智能眼镜,新鲜感往后往往不知道还能用来干什么。
一副AI眼镜能供给的服务,取决于其所衔接的生态系统,Meta眼镜之所以销量抢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无缝接入Meta巨大的交际矩阵,摄影的印象能够一键上传到Instagram、Facebook,与老友共享,这为用户供给了即拍即传的闭环体会。
在国内,智能眼镜厂商也在测验丰厚运用场景。Rokid首先打通了付出宝,完结无需掏手机、经过眼镜完结付出;小米演示了用眼镜操控智能家居,经过榜首视角对话翻开家中电器;一些眼镜则内置导航、运动记载、实时翻译等运用,瞄准日常出行和健身等高频场景。
但是整体而言,现有运用离“杀手级”仍有间隔。许多功用手机早已能够完结,眼镜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运用场景。
《节点财经》以为,要推进智能眼镜从“音频摄影东西”晋级为“个人日子助理”,需求厂商加快生态协作,提早布局眼镜端运用,将移动端现有的服务搬迁或立异到眼镜场景中。这包含招引更多第三方开发者为眼镜开发APP,或敞开API让现有运用适配眼镜。能够预见,跟着硬件逐步老练,软件生态将成为比赛的要害战场。
此外,当时限制智能眼镜大规划遍及的直接要素是产品自身的体会缺少。分量、续航、发热、清晰度、时髦度,这些问题都需求经过技能改善和规划优化来继续处理。
比方电池和散热则需凭借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软硬件结合优化,让设备既耐久经用又不烫脸。在光学显现方面,假如要引进AR功用,有必要保证视觉观感舒适无晕厥,并能在室内外各种光线下清晰可见,这些都是欠好啃的“硬骨头”。
但相同重要的是,智能眼镜引发的隐私、安全和礼仪问题需求全职业一起面临。当年Google Glass由于内置摄像头引发偷拍隐忧,一度被餐厅影院等场所制止,“Glasshole”(眼镜混蛋)乃至成为网络流行语。
这表明再酷的技能也有必要考虑社会规范和群众心情,现在的新款智能眼镜大都添加了录制指示灯、快门音等提示,但这或许仍缺少以彻底化解旁人的不安,未来或许需求在立法监管和职业自律上拟定清晰规矩。
站在2025年这个“AI眼镜元年”,咱们既看到了技能与商场的如火如荼,也看到了通往群众消费品道路上横亘的应战。
有剖析人士指出,AI眼镜能否迎来归于自己的“iPhone时间”,取决于未来1-2年内上述瓶颈问题的处理程度,以及杀手级运用的呈现。乐观者信任,在AI大模型和产业链双轮驱动下,智能眼镜有望快速遍及,成为下一代个人核算终端;慎重者则提示,当时产品尚不完美,业界需在本钱操控、续航提高、生态构建、用户习气培育等方面继续攻坚克难。
AI眼镜“能用、够用但不推翻”的前期版别现已来到咱们眼前,但真实改动游戏规矩的产品还在路上。正如国投证券所言:“万亿商场空间可期”,这场关于未来核算渠道的比赛,精彩才刚刚开端。
*题图由AI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 “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作者:十界,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