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太原西南,晋祠泉,古称晋水,水脉泽润一方,文脉连绵千年。
受地下水挖掘、煤炭开发等影响,晋祠泉在20世纪90时代一度断流。2023年,经过不懈尽力、科学施治,这一“三晋名泉”从头天然出流,并在阅历本年初次入夏不断流之后,有望完结安稳复流。
“昼夜不舍,六合同流。”这副挂在难老泉亭上的楹联,描绘着人们对晋祠泉的夸姣期盼,也映射着新时代治水兴水的实践之光。
“晋祠流水如碧玉”美景重现
正值暑期,坐落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内,古木树立,碧波弯曲。水母楼东,八角亭下,难老泉泉眼处,多股明澈泉流沿石壁缝隙涌出。亭外石雕龙头处,泉流沿龙口倾注而下,飞珠溅玉。不远处的泉群池里,还有多股小泉汩汩翻涌。
游客在晋祠旅游(2025年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通向龙头的步道排起长队,人们争相与难老泉合影,再伸手感触一把泉流的清冽。“难老泉本来便是晋祠‘三绝’之一,现在复流了,许多人专门过来观泉。”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说,7月份晋祠招待游客45.7万人次,同比添加33.85%,创下前史同期新高。
2025年8月7日,游客在晋祠难老泉排队观泉。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地胜出嘉泉。”晋祠有难老、鱼沼、善利三泉,其间难老泉流量最大,是晋祠泉流的首要源泉。李白曾留下“晋祠流水如碧玉”的诗句赞叹。
但是,受20世纪五六十时代以来地下水许多挖掘、煤矿大规模开发等影响,晋祠泉出流量不断削减,于1994年完全断流,尔后泉域地下水位仍以每年约2米的速度下降,到2008年降至最低,距泉口27.76米。
“那时咱们觉得或许再也看不到难老泉了,没想到还能等来复流的这天。”太原市晋祠供水办理中心主任闫文生说,先是监测到地下水位继续上升,接着是泉域内不断有小股泉眼复涌,总算在2023年5月14日这一天,难老泉初次完结天然出流。
2025年8月7日,一名游客在晋祠难老泉感触泉流的清冽。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2023年累计出流133天、年末监测水位0.36米;2024年累计出流273天、年末监测水位1.12米……年累计出流天数不断添加,监测水位屡创新高,本年难老泉更是初次完结入夏不断流。到7月底,难老泉已麻瓜苏色情主播接连出流332天,水位高于泉口1.23米,完结安稳复流方针企踵可待。
具有19处岩溶大泉的山西有“华北水塔”之称。“晋祠泉复流得来不易,振奋人心。”山西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办理处处长张天锋说,“这是山西甚至华北区域地下水办理和泉域维护的重要效果,也是新时代山西治水兴水节水和生态建造的生动实践。”
久久为功促名泉复流
古泉断流成因杂乱,复流也非一日之功。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当地奋力攻坚、归纳施策,打响一场促名泉复流的治水兴水战。
压采——涌在地表,功在地下。压减地下水挖掘量是推进晋祠泉复流的要害行动。
这是2025年8月7日拍照的晋祠景色。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2019年,晋祠泉域水源置换工程发动施行。这项工程经过管网建造接通引黄水,将晋源区61个村近10万居民的用水一次性置换为市政供水,封闭水井54眼,年压采地下水600万立方米。
太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水资源科科长张雪梅说,2018年山西列入国家地下水超采办理试点省后,太原取得中心专项资金支撑,至今共施行水源置换、泉域维护等工程15项,其间晋祠泉域内12项。
太原市还活跃推进泉域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搬家、加强地下水取水答应办理、完善晋祠泉域办理维护准则。经过一系列办法,近10年来,太原市共压采地下水量1.13亿立方米,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的占比从最高时的83.5%降至25.9%。
补水——推进泉域水生态修正,既要做好“减法”,也要做好“加法”。
张天锋表明,坐落汾河上游的汾河二库处于晋祠泉和兰村泉接壤的地质带,只要蓄水水位足够高时,才能对晋祠泉域起到补给效果,为此山西省水利厅安排展开汾河二库晋祠泉地下水维护和回补作业,抬升汾河二库蓄水水位,加大水库对晋祠泉域的入渗补给。在娄烦县汾河强渗漏段建造塘坝,继续坚持必定的水面,添加泉域地表水入渗补给量。
限煤——要治水,有必要治煤。
“20世纪80时代,太原西山煤田大规模开发,兴修煤矿275座,采矿排水达3333万立方米/年。”张雪梅说,采煤排水损坏了天然状态下西山岩溶水系统正常的补给、径流、分泌条件,致使晋祠泉等泉流流量快速衰减。
从2006年到2014年,太原市对西山煤矿进行大规模吞并重组,煤矿数量减至53座,吨煤排水量大幅削减。2018年又对触及晋祠泉域要点维护区的19座煤矿进行整治,封闭4座,15座从头划定采矿规模,一起严控泉域内采矿批阅,最大极限削减采煤对水资源的损坏。
这是2025年4月10日拍照的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官地矿矸石山办理后的现象。新华社发(王西勇摄)
增绿——削减水土流失,修养地下水源。
晋祠泉源于太原西山,山水相依、命运与麻瓜苏色情主播共。近年来,太原发动西山生态修正工程,出台方针鼓舞社会资本参加办理,累计完结美化20余万亩,使西山区域林木掩盖率由缺乏20%提高到86%左右。
“西山办理带来多重效益。”太原西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俊峰说,林木掩盖率的提高能够削减水土流失、修养地下水源、添加部分降水,这些都对晋祠泉域水生态康复起到活跃效果。
古泉新生水韵悠长
“一部晋祠水利史也是一部三晋经济史、社会史、文明史。”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张俊峰说,晋祠泉承载着丰厚厚重的三晋前史文明,其复流不只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对地方经济社会开展和文明传承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2025年8月7日拍照的晋祠景色。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水脉连着文脉。“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园林景观离不开水的灵动。更重要的是,晋祠泉复流对晋祠文明氛围、文明价值的维护与提高有重要意义。”郭保平说。
近来,晋祠博物馆文创店内,一款以难老泉出水口石雕龙头为形象的冰箱贴出售火爆。“95后”文创设计师秦志臻说,这款冰箱贴以难老泉复流为创意,一推出就遭到许多游客喜欢,“许多人都想把这段古泉复流的故事带回家”。
“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晋祠泉是山西境内最早用于农田灌溉的泉流之一。近年来,跟着晋祠泉域地下水位上升,当地逐渐康复水稻栽培、开展“水稻+”农文旅工业,成效初显。
晋祠外的北大寺村,百亩荷塘碧叶连天、粉荷竞放,稻田里秧苗健壮、绿波粼粼,游客人山人海。村委会副主任武宏杰说:“有了泉流的润泽,‘荷花国际稻花乡’的美景更胜从前,游客也多了不少。”
2024年5月4日,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北大寺村的稻田里,小朋友和家长在体会插秧。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据晋源区水务局介绍,晋源区已发动施行晋祠泉域生态办理系列配套工程,包含对晋祠泉原有南北干渠、支渠进行补葺,逐渐康复晋祠灌区功用;对泉域部分沟道进行生态办理,构建晋祠泉近程补水系统。
“晋祠泉复流仅仅一个起点。”张天锋说,环绕“安稳复流”的方针,有关方面一起拟定《晋祠泉复流施行方案》,其间清晰要强化科技赋能,为晋祠泉维护和水资源办理供给技能支撑和科学依据。各方尽力、久久为功,晋祠泉当不负“难老”之名,不断勃发新的生机生机。
文字记者:晏国政、马晓媛、柴婷
视频记者:张哲
海报设计:常清潭
统筹:金地、刘梦琪、冯筱晴
【纠错】修改: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