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作者 | 王璐。
编辑 | 魏佳。
外卖行业从来不缺新鲜事,尤其是今年7月,美团、阿里、JD.COM三大平台动作频繁,战火升级。
首先,阿里巴巴和美团通过大额外卖红包券抢夺了“疯狂星期六”订单,随后京东通过“双百计划”加速了战争。最后,三家公司共同努力,让“免费奶茶”和“外卖战争”进入热门搜索。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采访,要求三个平台纠正激进的促销活动。
网上“撒钱”竞争略有缓和,JD.COM瞄准线下招数。近日,其自营品牌“七鲜小厨”首家门店在北京东城区正式开业,定位为“合营优质餐饮生产平台”。
“七鲜小厨”以“现炒”为主 透明厨房试图解决消费者对外卖“预制菜泛滥”和“食品安全隐忧”的担忧。补贴后的菜品价格集中在10-20元之间,低于正餐的30元以上。因此,在开业前几天,商店里挤满了骑手和顾客。
从业者的反应比较复杂,一些商家对七鲜厨房的“菜品合作伙伴计划”、“全链路供应链控制”处于观望态度。
一些从业者认为,如果京东能验证“供应链驱动”模型的可行性,或将迫使整个行业从“流量补贴”到“供应链转型”,但一些人认为七鲜厨房运营模式太重,难以实现大规模复制,“菜肴合作伙伴”计划可能无法真正调动商家的热情。
“七鲜小厨”还处于起步阶段,能让JD.COM外卖弯道超车吗?
开业第一周爆单,出餐速度面临挑战。
7月22日正式营业的第一天,「定焦One」京东七鲜厨房的第一家店位于东城区长保大厦一楼。建筑附近有紫光园、美味、南城香等知名的廉价连锁品牌店,毗邻居民区和办公楼,日常消费场景相对成熟。
店铺整体布局简洁,有醒目的“JD.COM集团旗下”字样,强调“新鲜炒”。
该店有两个并排透明的手术室,其中一个是现在的厨房,三个厨师正忙着吃饭;另一个配备了厨房用具,但还没有使用。
另一个操作室尚未启用 摄影 / 定焦one。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店目前只支持外卖和自提服务,不设餐厅。
取餐区约十平方米,有两个出入口:一边是外卖取餐区,另一边是自提区。提货架上配有0-9号灯箱,骑手或顾客可根据订单尾号在相应的灯箱处提货,以提高效率。
然而,从现场情况来看,商店并没有为突然涌入的订单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午12点左右是高峰时段,取餐区挤满了等候的骑手。一名骑手在电话里向顾客解释说,“饭还没出来”。现场工作人员还提醒,中午订单量大,可能会出现用餐延误。建议用户在错误的高峰期下订单。
店内只支持外卖和自提 摄影 / 定焦one。
许多骑手在高峰期等着吃饭 摄影 / 定焦one。
一些自助用户说,她在看到新闻后来体验。透明厨房和京东的品牌认可让她愿意尝试,但她还提到,高峰时段的用餐速度很慢,“可能需要提高她的操作能力”。
京东七鲜小厨的“卡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订单量激增。七鲜小厨业务负责人曾向媒体介绍,正式开业的第一天就爆单了。据媒体统计,当天售出的餐食超过800份,第二天超过1000份。
第二,目前的炒作模式本身需要很长时间。「定焦One」第一次访问时,整个透明操作室都没有看到提前准备好的大锅菜或批量准备。而且大多数餐厅都会在同一天提前准备好一些菜肴。
7月27日,「定焦One」在再次访问时,我注意到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增加到5人,一些成分已经提前包装好了。有专人负责配菜,还有专人操作自动烹饪机。一台机器可以同时炒四道菜。但现场仍有客户表示,前一天订购的外卖配送加班,菜肴油腻,烤动漫声优仆人在线观看串硬。她推测机器操作很难根据客户的口味进行个性化调整,“但这个价格是可以接受的”。
“卡餐”也急坏了外卖员。据了解,如果商家用餐缓慢,骑手可以在到店等待5分钟以上时向平台报告,选择转账或获得补时卡,但异常用餐报告的数量有限。
此时此刻,七鲜小厨还在起步,“现炒”与“卡餐超时”的平衡必须尽快解决。
有从业者指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为了品尝新鲜食物,愿意加班等餐。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恐怕早期的热度不会持续太久。
100万保底,和观望的商家。
6月17日,刘强东首次宣布,京东外卖将在一个多月后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希望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购买性价比高、安全的食品。
今天的“七鲜小厨”,正是他口中的“新模式”。就在七鲜厨房正式开业当天,京东宣布启动“菜肴合作伙伴”招聘计划,包括三点:
首先是高回报,京东投资10亿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的合作伙伴。只要选好菜,每道菜就能得到100万的保底分成,销量越高,分成越多,上不封顶。
二是门槛低,无论是品牌餐厅还是个体厨师,都可以参与。
最后是合资模式。合作伙伴只需提供菜肴配方和合作研发,其余的油炸生产、质量控制等流程由京东七鲜厨房完成。七鲜小厨的目标是三年内在全国开设1万家门店,门店越多,合作伙伴分享越高。
在发布该计划时,京东宣布了第一批候选合作伙伴名单,包括费大厨、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大型连锁餐饮品牌。随后官方透露,七鲜小厨在招聘后不到2天就收到了2万多份报名。
这看起来像是“0成本换百万收入”的好机会,但很多餐饮从业者还是持观望态度。
北京一家中小型连锁餐饮品牌的外卖总监阿成告诉我「定焦One」,他们没有参与京东的菜肴合作伙伴计划,主要担心的是“购买配方”模式。
在阿成看来,七鲜厨房已经推出了20多道菜,包括辣椒炒肉、新疆炒米粉等,涵盖了特色炒菜、米饭拌饭、意大利面小吃等类型。新合作伙伴留下的菜品种类不多。第一批候选合作伙伴名单大多是连锁大品牌。“在同一道菜上,我们很难与大企业竞争。”。
图源 / pexels。
寿司目前还没有出现在七鲜小厨菜单上,JD.COM还没有公布这一类的合作品牌,但是“米兜寿司鳗鱼饭”的老板也没有报名。
他告诉「定焦One」,七鲜厨房的目标是将店铺推广到全国各地。虽然中小企业的菜肴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更多地为某一类固定人群服务,不能标准化和规模化。
米兜寿司鳗鱼饭在浙江舟山已经开业十多年了。“菜肴配方是结合客户反馈,长期总结改进结果,不会轻易放弃。”他表示。
“即使采用了配方,其他厨师也可能无法再刻出同样的味道。“他说,许多特色菜的精髓不仅在于配料,还在于“老板自己”。它们可能是一个已经使用多年的旧锅,一个每次培养肌肉记忆的勺子,或者一勺调味的味精,这些都很难用标准流程复制。
信任是另一层担忧。
诸葛开店创始人展豪,坚果创投创始人「定焦One」表示,无论是大型连锁餐饮品牌还是中小企业,都不会轻易将菜肴秘密配方交给第三方,特别是王牌菜,相当于让人们积累多年的品牌优势。
“菜品一旦采用,后续商家升级配方后是否需要通知平台一起调整?涉及的问题太复杂了。”展豪说。
另外一个争议点是,七鲜厨房是否会“抢走”合伙企业的生意。
对此,七鲜厨房业务负责人曾告诉媒体,七鲜厨房不是抢餐厅生意,而是与优秀的餐饮企业合作,从“幽灵外卖”手中夺回市场。在选址时,也会考虑合作伙动漫声优仆人在线观看伴老店的布局,目的是帮助合作伙伴做增量市场,而不是抢占老店的股票业务。
但业内人士指出,门店选址需要综合考虑客流密度、配送效率、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很难简单地以“规范市场”为导向。一旦七鲜厨房迅速扩张,原有合作商户的客户被转移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比之下,一些拥有独家配方但没有开店的个人厨师可能会受益。七鲜厨房的最低分享模式比传统平台的高分享模式更友好,降低了运营风险。供应链支持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食品原料采购和分销等问题,更具吸引力。
但是很多从业者直言不讳地说,这类人的数量太少,难以支撑一种长期稳定的商业模式。他们认为,京东将首先与几个标杆品牌合作,以建立示范效果,而不排除早期的宣传目的。但阿成认为最终很有可能吸引一批网络名人菜品,价值高,话题性强,但配方门槛不高。
谁能做好京东VS美团的“线下外卖”?
七鲜厨房的“菜品合作伙伴”计划被认为是京东外卖战略首次延伸到线下场景,比以往的措施更具颠覆性。
一些从业者认为,京东希望从供应链端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而不占自身外卖市场份额的优势。
然而,这种打法很快被用来与美团的“浣熊食堂”进行比较。
2024年底,美团推出了明厨亮灶的优质餐饮品牌“浣熊食堂”,也采用了平台与商家合作的模式,打击幽灵外卖。
不同的是,浣熊食堂被定位为一个集合式外卖场所。可以简单地理解,美团自己租了一家大商店,然后把它分成许多摊位出租给商家。商家“携带包”,借助平台提供的服务降低运营成本,但运营权仍属于商家自身。
七鲜小厨是合营优质餐饮生产平台。如果消费者点了辣椒炒肉饭,其米粉、粮油、调味品都是JD.COM供应的;辣椒和肉由工厂端洗切集中生产,然后通过密封包装和冷链运到七鲜厨房店;最后交给七鲜厨房炒,配备24小时直播监控。整个过程由JD.COM管理。
图源 / pexels。
简而言之,七鲜厨房由JD.COM主导,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再到终端配送。JD.COM还表示,后续的七鲜厨房可能会作为商家反向进入其他平台。
不难发现,与浣熊食堂相比,七鲜厨房属于重资产模式。在展豪看来,这种模式有利有弊。
优点是京东可以将成本控制到极致。据从业人员估计,一般中餐毛利率在50%左右,供应链全靠自营七鲜厨房,一单毛利率可能更高。
同时,京东还可以控制菜肴的质量,实现标准化和可追溯性。相比之下,浣熊食堂更像是半自营,质量控制更依赖于商家自身的执行。
但缺点是资产模式重的七鲜厨房扩张成本更高。
JD.COM的目标是在3年内开设1万家七鲜厨房。相比之下,浣熊食堂的目标只有3年内的1200家。结合选址、建店、人力、运营等综合因素,展豪粗略计算,“一个七鲜厨房的单店成本可能相当于3-5个浣熊食堂。”。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浣熊食堂已在北京、杭州开设10家门店,共加入100多家品牌餐饮。在展浩看来,这种扩张速度并不慢。在供应链管理、区域适应性和单店盈利模式尚未完全验证的情况下,京东很难突破这一速度。
同时,美团在低质量外卖方面也有一张品牌——拼好饭,最近启动了“万品牌”计划,为全国1万知名餐饮品牌提供流量倾斜、联合定制服务和品牌支持。这将进一步抢占商业资源。
平台之间的外卖大战还在继续,谁输谁赢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正在享受更便宜、更可控的外卖体验,无论是线上补贴还是线下创新。很难说商家应该如何选择,是否真的受益。
*题图来自JD.COM黑板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