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学者吴真新著《暗战:一个墨客的文明抗战》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总店举办首发式。我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真、郑振铎曾孙郑炜昊、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顶峰枫,三位学人环绕书本史、战役中的文明危机以及郑振铎不为人知的故事等议题打开对谈。文史研讨者、图书修改宋希於担任主持人。
《暗战:一个墨客的文明抗战》 吴真 著 日子·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暗战:一个墨客的文明抗战》聚集1937年-1945年上海沦亡时期,闻名学者郑振铎以墨客之躯进行的文明抗战。当炮火炸毁家乡、日军有组织抢掠中华典籍之际,他挑选留守“孤岛”,承受着“未赴后方”的误解与品德焦虑,将“保全民族文脉”视为赎罪与报国之路。他联合“文献保存同志会”,斡旋于敌伪、书商、藏家之间,分秒必争抢救濒危古籍善本。
兵火之难,水深火热,也必定是古籍善本的修罗场。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暗战”,既是与日寇秘而不宣的文明掠取的存亡比赛,也是对“浊世墨客何故守土”的魂灵拷问——于至暗时间,以书本为兵器,看护中华文明不绝如缕的星火。作者吴真十五年深度发掘中日档案,初次完好复原了这场“不见硝烟的文明捍卫战”。
郑振铎(1898—1958)是我国现代闻名学者、文学家、藏书家,更是抗日战役时期的文明看护者。
“我在躲藏里所做的事,或许比揭露访求者更多更重要”
本就是广东人的吴真,开场白将《暗战》一书比作“十五年煲成的汤”。“书名为什么叫《暗战》?1945年抗战一完毕,郑振铎先生就宣布了长篇文章《求书日录》,文中有两句话,他说自己是‘从劫灰里救全了这些文献,从敌人的手里夺下了它们。’另一句话触发了这本书的文眼,他说自己‘在躲藏里所做的事,或许比揭露访求者更多更重要。’”
吴真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闻名的“五四”干将。吴真回忆说,1932年郑振铎转入燕京大学,开端研讨古代戏曲、小说、俗文学,“这时候他呈现了一个转向,转向了古籍。这是‘五四’同仁都不太认可的。1937年青&致云雀小说免费阅读无删减#26149;学院电影无删减版全面抗战迸发后,他屡次呼吁我们在实际抗战之外,特别知识分子应该量力而行地去捍卫古籍。但其时他的朋友都以为这其实是一种迂言的情绪,有点好大喜功或许比较悠远的呼声。”
吴真现场展现的PPT内容
而事实证明,这绝非墨客的杞人忧天。吴真屡次赴日本查阅防卫省档案,发现日军曾建立“兵志收拾班”系统性抢掠我国文献,如侵占广州中山大学史料;日本大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担任监控郑振铎;1944年,汉学家长泽规则在东京私办“明代史料展”,将嘉业堂藏书作为“战利品”展出,甚至在战胜后二次藏匿古籍于神奈川乡下。
书中提及,1941年,3万册古籍需从上海运往陪都重庆。面临日军封闭,郑振铎避开官方途径,联合我国书店郭石麒假装邮包,以2790封“一般商业函件”混入日常邮件寄往香港,由许地山孤军独战接纳。吴真经过档案复原:“每天邮包署名仅一‘郑’字,许地山独守香港大学图书馆,一包一包亲手转移”。
遗属将郑振铎生前一切藏书捐赠给国家,图为1958 年的褒奖状
吴真以为,尤为值得注目的是郑振铎在古籍抢救中展现出的逾越年代的学术眼光:他打破传统藏书家唯宋元本至上的观念,明确提出“我辈收书,不重表面,不重古玩,唯以有用及保存文明为主”。他高度重视晚清别集、地方志、地图等文献,以为它们“足以考见近百年来之世变”,其史料价值在某些宋元本之上。收买嘉业堂藏书,正是看中其间很多孤本及富含政经军事、倭寇史料等明初刊本的价值。这种以“修养民族文明、促进学术研讨”为中心的“学术公心”,使他视建造齐备的、向大众敞开的图书馆为国家公共事业,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深邃远见。
“恰如我在跋文里说,写作这本书是我对自己从青年到中年十几年寻书访求旅程的回忆与总结。一起,我也想测验叙述在抗战时期,这些以书为工作的人们,他们的群像。”吴真说。
“场景犹如电影分镜,极富戏曲张力”
郑炜昊在讲话时以为曾祖父在欧洲逃亡的阅历,触发了其诠释文明话语权的危机感。1927年,郑振铎青致云雀小说免费阅读无删减春学院电影无删减版因批判当局被通缉,逃亡欧洲,在大英图书馆目击敦煌文献被禁抄写。“他与老舍、许地山轮番默背经文,然后躲进吸烟室凭回忆书写下来。这段阅历让他警醒:若文献丢失,我国恐重蹈埃及覆辙,本乡文明研讨反被欧美主导。”
作为当事者后人,郑炜昊还饶有兴趣地介绍了当年老一辈买书引发的家庭博弈。本来,郑振铎的薪水多用于购书,致使妻子高君箴嗜蟹却无钱享受。所以,他创造“螃蟹掩护法”——领薪后先陪妻吃蟹,趁其大快朵颐时“拎小推车狂奔买书”,再返餐厅接人。“两人一个满手蟹黄,一个满车旧书,挽手归家。”
顶峰枫在讲话时,盛赞《暗战》打破了学术写作范式,将商战、谍战、文明战的三重博弈共冶一炉。比方,古籍是硬通货,郑振铎需与美日组织竞价、斡旋书贾囤积;一起埋伏于大奸细周佛海宅邸近邻,“面不改色居虎穴”;更以学术眼光预判日方需求——发现日军开端网罗地方志,他便抢先获取了嘉业堂的军事史料。
“吴真教师的写作方法特别高深。比方书中‘1939年10月我国书店平行时空’一节,经过对比郑振铎与日本学者高仓正三(郑的崇拜者)各自的日记,将他们同日下午在书店的活动双线并叙。他们俩一连三天在同一书架前擦肩而过,却未相见?!这场景犹如电影分镜,左框郑振铎垂头觅书,右框高仓正三探头寻人,极富戏曲张力。”
“别的,我发现这本书的章节小标题大都奇妙化用了郑振铎、鲁迅等的原文。首章‘书本的修罗场’源自郑振铎目击藏书焚毁时‘纸灰漫天若墨蝶’的泣血记载,‘纸墨更寿于金石’则引自其呼吁影印古籍的宣言。第三章标题‘地火在运转’,出自鲁迅的《野草》自序。无不是以年代言语照应主题,增强了读者在阅览时的代入感。”顶峰枫说。
《暗战》新书首发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