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负车主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由于一条抱负i8与乘龙重卡的对撞测验视频,被贴上“低本质”的团体标签。
曩昔一周,交际媒体上涌现出很多关于抱负车主本质低下的视频曝光和吐槽。一时间,抱负车主的形象成为了言辞的靶心,针对抱负车主的热嘲俨然到了一个新高度。有网友戏弄“抱负车主过个年好难,由于一年四季,他们全在艰屯之际”。
抱负轿车法务部当令发布声明称,相关负面信息具有多频次、内容高度同质化等特征,涉嫌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抱负正在固定相关依据,将坚决经过渠道投诉、建议民事诉讼、刑事报案等全部法令途径追究其法令职责。
但是不管抱负官方怎么表态,抱负车主们已然被贴上负面标签。而在这场全网狂欢背面,现实果真如网友们的爆料相同吗?终究的受害者仅仅抱负车主吗?
翻开各大交际媒体渠道,查找“抱负车主”“抱负车主本质”相关论题能够发现,这些类型的内容播放量都不低,且内容根本以负面和吐槽为主。其间,被网友们吐槽最多的,根本会集在抱负车主的“乱泊车”“随意加塞”“逆行”等行为。
仅仅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常见的问题或许出现在任何一个轿车品牌的驾驭员身上,但为何偏偏是抱负车主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呢?
有网友以为,抱负建立至今现已出售超越133万辆轿车,不免会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但据国内新能源车企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出售数据显现,到2025年6月底,比亚迪本年累计销量为214.6万辆,上一年累计为161.3万辆,同比增加33.04%。比照来看,抱负轿车到2025年6月30日的前史累计交给量仅为133.7万辆,和比亚迪比较,抱负的车主团体占比并不算大。
*图片来历:比亚迪官网
还有一种观念以为,是新势力品牌在交际媒体上的过度营销和李想“硬刚”的性情,让抱负车主成了吐槽的“背锅侠”。
在新能源轿车进入群众视界之前,传统车企在交际媒体上的体现的确相对抑制。企业高管除了在财经新闻和自家的品牌活动上出面,简直不会以个人身份揭露发声。包含传统轿车品牌的营销手法,也没有高度依靠交际媒体,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聚集于TVC和用户活动等传统方法上。
因而,虽然传统轿车品牌也有比如“浴皇大帝(凯迪拉克)”“马路三大妈(轩逸、雷凌、卡罗拉)”等网络梗和段子,但这些品牌的车主们在交际媒体上并没有像抱负车主这样饱尝降低和进犯。
*图片来历:电商渠道上售卖的兴趣贴纸
但是,跟着新能源轿车商场的迅猛展开,交际媒体现已成为新能源品牌首要的传达阵地。在这里,高管之间的互怼、粉丝之间的互掐好像现已成为了一种常态,乃至成为品牌营销的一部分。
再叠加李想在真人秀节目《赢在我国蓝天碧波间》中当场发飙的视频,以及在2020年抱负轿车用户日上针对增程技能的一番“爆粗口”言辞。作为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李想直来直往的性情,在社媒渠道上的确很简单引发一些人的嘲讽和吐槽。
此外,还有部分网友以为是社媒渠道算法起到了搅扰效果,“一旦你看了,点赞乃至谈论了,渠道就会常常推送此类视频。”这种说法的确有必定道理。
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2024年12月建议的问卷查询结果显现,近98%的受访者表明在互联网遭遇过算法带来的困扰。查询中,反映个性化推送问题的受访者占比最高。64.49%的受访者表明阅读过某一论题/产品/服务后,发现渠道继续推送相关内容;一起53.78%的受访者反映,自己对该类内容点击“不感兴趣”后,渠道仍推送相似音讯;更有50.41%的受访者表明,封闭“个性化引荐”后渠道仍依据阅读记载推送相关内容。
*图片来历: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而在新能源轿车品牌身上能够看到的是,他们使用交际媒体的传达功率到达品牌营销的方针,但一起也在被交际媒体反噬。
不知从什么时分开端,网络上的车主团体形象现已被粗犷地简化为一个个充溢歹意的标签——抱负车主乱泊车是口碑和传承,买特斯拉的车主都是新能源韭菜,有才调的网友们还编出了“买蔚来品冤种人生”“比亚迪自燃唐”这样的段子,而这种网络热梗式的团体暴力也如病毒般延伸。
被精心编造或跟风传达的刻板形象,看似是网友的“自发创造”,实则隐藏商业黑手与团体成见交错的暗潮。而仔细观察也会发现,交际媒体对车主团体的“科罪”遵从一套高效的出产逻辑。
例如“凶恶大鼠标”特斯拉:除广为人知的“刹不住车”标签外,特斯拉车主还被塑造成“韭菜”(指被品牌割韭菜)、“人体试验品”。包含无任何科学研究佐证,却在交际媒体上流传开的“开特斯拉导致掉发、流鼻血”的所谓亲历者故事,将空调霉味与“缓慢中毒”相关的警示视频。至于,比亚迪的“自燃唐”与小米的“绿化带战神”更不用说。
*图片来历:小红书截图
这些事例提醒了此类标签发生的中心公式:实在故事+心情扩大+重复传达。即,单个事情在交际媒体发布后,由于焦虑、惊骇、戏谑的个人心情引发用户重视构成可观的网络流量,再经算法引荐构成信息茧房后得到广泛传达,终究固化为了车主团体的“原罪”。
举例来说,当一名用户拍照“抱负车主违规泊车”的视频爆火后,渠道相关主题的内容会得到很多引荐。而其他用户在看到同类视频有流量后,也会开端创造相同主题的内容,所以交际媒体上反映同一现象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其他不知情的普通用户看到的是“一切抱负车主都在违规泊车”,然后构成负面刻板形象。
北京大成(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表明,单纯的客观记载并不构成侵权,但假如专门盯着抱负车拍违规、成心挑选资料,还用“99%的抱负车主都这样”等绝对化言辞给团体贴标签,乃至捏造现实降低整个团体,这就超出了监督领域,构成对企业法人名誉权的侵略。
在媒体的采访报导中,已有车主为这样的“标签化”叫苦喊冤。据齐鲁晚报报导,济南车主曲女士面临采访时表明,她明明将车规规矩矩停在小区划定车位,却因街坊刷到网上针对抱负车主的负面言辞,被当面责备“乱泊车”;更让她无法的是,一次在商场固定车位泊车时,车辆被其他车主成心紧贴乃至挡路,告诉对方挪车时,对方还甩来一句“就该治治你们这些抱负车主”,让她既冤枉又愤恨。
*抱负车主在交际媒体上发声(图片来历:小红书截图)
大多数网友也不曾意识到,关于车主团体的刻板形象,很大程度上源于交际媒体对车主团体共性的描绘和总结。在这些描绘中,车主往往被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如“本质低下”“驾驭莽撞”等。但这些标签往往缺少客观性和全面性,更多的是根据单个事情或极点事例的扩大和传达。
抱负车主风评被害的背面,其实是新能源轿车职业竞赛的加重和无序竞赛的深化。
自2023年起,我国的新能源轿车职业进入飞速展开阶段。据中汽协数据显现,2024年,我国新能源轿车产销别离完结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接连十年位居全球榜首。本年3月,国务院展开研究中心商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明,本年新能源轿车销量有望到达1700万辆,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商场占有率将挨近58%。
但在这些成果的背面,有一个不行忽视的问题,便是车企的“内卷”。
首要,是价格内卷。
本年5月起,我国轿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保护公正竞赛次序促进职业健康展开的建议》,批判国内轿车职业无序“价格战”很瘦的色情男星是“内卷式”竞赛的典型体现,不只会揉捏企业赢利空间、阻止职业展开,还会损害顾客权益、带来安全隐患。随后工信部表明,附和并支撑我国轿车工业协会提出的建议,将加大轿车职业“内卷式”竞赛整治力度,合作相关部分展开反不正当竞赛法律,采纳必要的监管办法,坚决保护公正有序的商场环境。
艾睿铂亚太区轿车及工业品咨询事务负责人戴加辉(Stephen Dyer)曾表明:“我国是全球竞赛最剧烈的新能源轿车商场之一,正阅历着剧烈的价格战,一日千里的立异速度,不断被新势力改写职业标准。这样的环境推动了技能和本钱功率的明显打破,但也让许多企业难以实现可继续盈余。”
其次,是营销内卷。
本年4月,工信部发布《配备工业一司举行智能网联轿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晋级管理工作推动会》公告。会议着重,轿车出产企业要充沛展开组合驾驭辅佐测验验证,清晰体系功用鸿沟和安全呼应办法,不得进行夸大和虚伪宣扬,严厉实行奉告职责,实在担负起出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职责,实在提高智能网联轿车产品安全水平。
这一公告也在随后的上海车展上有所反映:车展上没有车企再拿“全场景智驾”“零接收”等花式营销概念打擦边球,多家中外车企在发布自家智能体系时,对智能功用的提及十分慎重。
当价格和营销的内卷途径都被“管控”后,怎么提高品牌销量成为了各个车企的重要课题。一方面是all in 技能晋级,另一方面则有或许是言辞战。
本年3月,在我国电动轿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国家展开变革委相关负责人表明,当时我国轿车职业无序竞赛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赢利抢占商场,虚伪宣扬歹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往后将着力整治商场乱象,标准竞赛次序,保护公正的竞赛环境。
相关部分负责人不点名表明有的车企“不惜牺牲赢利抢占商场”“虚伪宣扬歹意抹黑”等行为,对我国轿车职业的无序“内卷”发出了清晰的管理信号。
而针对此次抱负轿车i8和抱负车主的接连负面舆情问题,抱负轿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经过视频表达了自己的观念:“当年L9发布的时分,就有一波宣扬说抱负轿车关闭了;到Mega上市的时分咱们也都知道相关状况;然后i8发布时,又是很多的舆情事情。”他直言,“每一次背面都有一个不同的品牌在控制,这一次咱们也知道哪个品牌在控制,但其实背面也都是专业的水军组织。”
*抱负Mega车型(图片来历:抱负轿车官网)
虽然这些专业水军组织会“把各种痕迹藏得很深”,但李想坚决表明:“咱们不想把自己黑化,去变成跟他们相同的人。假如咱们变成跟他们相同的人,他们就完全赢了。”
抱负车主风评被害,其实仅仅新能源轿车商场上乱象的一个缩影。
在这个商场中,心情化的言辞和未经证明的本相往往杂糅在一起,使得真实想要买车的顾客难以获得有用的决议计划参阅。他们不只要面临车辆自身或许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技能短板,还要接受来自交际媒体的无端责备和降低。
而那些现已购买了轿车的车主,则更是直接沦为了职业竞赛的牺牲品,他们从前对“有车日子”的夸姣神往,却在网络上的口水战中逐步被耗费殆尽。这不只仅对车主个人的损伤,更是对整个轿车职业的一种无形反噬。
一个健康的商场环境需求的是理性、客观的评论和点评,而不是心情化的进犯和抹黑。假如这种乱象得不到有用的遏止和纠正,那么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车主和顾客遭到无辜的牵连和损伤,他们的购车体会将被负面言辞所笼罩,对品牌的信赖度也将大打折扣。
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惊蛰研究所”,作者:小满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