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
题目:
单选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 . A.新航路开辟
B .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 . C.殖民扩张的加剧
D . D.鸦片战争的爆发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藻红蛋白(PE)呈().
对恶性组织细胞病描述错误的是().
石灰石中有效熔剂性应如何计算?
开展国库直接收付创新业务应当遵循()的原则。
当事人提交上诉状()。
患者,女,4岁,夏季在外乘凉睡觉时,左眼角似被一小昆虫舐吸,十天后眼部有异物感、痒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下眼睑肿大外翻,有痛感,仔细观察发现结膜处有白色线状小虫爬动而就诊。预防本病的措施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如何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商业银行法》规定,新设立一家商业银行应当具备的条件主要有()。
肠管的系膜有哪些?
斗轮机的走行机构的轮压为300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