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金匮要略
题目:
单选
患者男性,72岁,非小细胞肺癌,胸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干扰,治疗其癌痛可选择()
A . 吗啡
B . 哌替啶
C . 可待因
D . 阿司匹林
E . 吲哚美辛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患者男性,52岁,于2006年9月26日因"黑便5小时"入院。患者既住有肝炎、肝硬化病史5年,于2005年3月、11月及2006年4月因"肝硬化腹水"先后3次住院,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保肝药物。本次入院前自觉乏力症状加重,恶心、未吐,排暗红色血便4次,量约1600ml左右。入院后查体:贫血貌,血压66/31mmHg(I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7cm,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PLT)50×10/L,总胆红素68μmol/L,直接胆红素19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6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U/L,凝血酶原时间(PT)20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0.41,血钠127mmol/L。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见于哪些情况()
某患者,发现右侧颈动脉三角区肿块3年,渐大,触诊质地软,有弹性及搏动。听诊有血管杂音,压迫颈动脉近端肿块明显缩小,搏动减弱。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患者,男性,9岁,以"要求修复牙床裂开"入院。曾行"左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左侧完全性腭裂修复术"。患者牙槽突裂发生的部位最可能位于()
持续食物过敏是日后发生()
对于换土垫层的质量检验,下列正确叙述是()。
下列有关个体行为动因的基本观点,正确的是( ) A.个体行为的动因是个体素质的各个要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B.先天的某些本能和个体的生理变化是动机产生的一个前提,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个体行为直接原因 C.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是构成行为动因的又一个前提条件,如果缺乏社会环境因素的刺激,动机也不会产生 D.个体的行为动因是在个体实践过程中生理上的无定向的需要和在外界环境中某些能够缓和这种生理欲望的事物目标相互作用以后才出现的 E.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社会实践是行为动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及动力
下面属于富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的有()。
噬菌体T7启动子,可被大肠杆菌RNA聚合酶识别也可被T7RNA聚合酶识别。
MCS-51内部定时器作为计数器使用时,可以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