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病理妊娠
题目:
单选
25岁女性,已婚,停经6个月,阴道少量出血10天,色褐,今晨突然腹痛剧烈伴肛坠,恶心,血压8/5.3kPa(60/40mmHg)。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并有移动性浊音,宫颈举痛(+),后穹隆穿刺抽出5ml暗红色不凝血液。应选择下列哪项处理()
A . 输血纠正休克后手术
B . 即刻剖腹探查
C . 边纠正休克边手术
D . 注射止血药,情况不好再转手术
E . 活血化淤治疗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类风湿因子常见的类型为()
液压支架结构件的检修质量标准规定:平面结构件平面上出现的凸起面积和高度分别不得超过()。
对船员进行实操检查时,船员得分超过多少为合格?()
2002年11月,中国第一例后来被称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以下简称“非典”)的病例在广东佛山出现,然后不断扩散,部分医疗系统人员受到感染,甚至死亡。2003年春节长假后期,广东进入“非典”发病高峰期,但却未见任何来自新闻媒体和政府权威部门的信息。2003年2月11日,在疫情已出现近3个月后,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卫生厅才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新闻发布会虽然开了,但有:关疫情的相关资料,包括其传染性、临床特征和治疗手段等却并未广泛告知。正是在社会和公众茫然不觉的情况下,“非典”开始从广东向全国蔓延。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55年来第一次旅行警告,劝告人们不要前往广东和香港。4月3日,时任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举行记者会进行回应,声称中国“非常安全”,“非典”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北京只有12例“非典”患者。4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刊载了北京301医院军医蒋彦永的署名信,暴露出中国“非典”实情,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尽管中国的媒体少有报道,但有关“非典”病毒的信息已通过电话、短信等非正式渠道迅速大范围的传播。4月20日,中国迎来抗击“非典”的历史转折点:“非典"被列入法定传染病,张文康与孟学农被免职,全国“非典”疫情要求一天一报。之后,全国形势开始明朗,抗击“非典”取得最终胜利。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结束对中国的旅游警告。 针对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非典”初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公共卫生信息的传播?
功绩晋升、年资晋升和越级晋升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锰是一种很好的合金剂、焊条或焊丝中含锰量增加,其()和()增加。
男,32岁,阵发性上腹痛2年,夜间加重,疼痛有季节性,冬季明显,有反酸,为进一步确诊,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如果市场工资率是每小时4元,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每单位0.8元,则当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超过( )时,企业愿意增雇工人。
被测要素按功能关系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