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劳动保障综合知识
题目:
单选
就业是指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A . 法定劳动年龄内
B . 60岁以下
C . 16周岁-50周岁
D . 任何年龄内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患者男性,40岁,身高1.7米,体重90千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肺系统疾病史,睡眠打鼾10年,近半年症状加重。夜间时有惊醒伴呼吸困难、心慌、胸闷,清醒后症状缓解。白天嗜睡、乏力,时有头痛。心电图、胸片及肺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BP150/100mmHg。该患者最应完善下列哪项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机动车下陡坡时,()。
婴儿期选用镇静止痉药时,不宜选用()。
下列属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是()。
血中甘油三酯增高,B超见肝内光点回声减弱()
某市2004年7月遭受洪水袭击,3天后陆续出现一批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并有逐日增多之势,第7天累计达48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40℃,结膜充血,乏力,周身酸痛,重者无法行走,部分患者咳嗽,痰中带血丝,少数病人黄疸。血象:WBC(8~15)×109/L,中性粒细胞稍高。尿蛋白微量至++。为了迅速控制这次流行,最重要的措施是()
根据《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不属于非公有经济。
男,35岁,3周前上腹部被自行车把撞伤。近5天来上腹持续性胀痛,餐后加重,伴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8.5℃,上腹偏左明显膨隆,可扪及边界不清的痛性肿块,不活动。首选的检查应当是()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甲】、【乙】和【丙】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从论说方式看,从正面阐述道理、见解和主张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