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药剂学
题目:
多选
混悬剂的稳定剂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
A . 助溶剂
B . 润湿剂
C . 絮凝剂
D . 润滑剂
E . 助悬剂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电动吊篮提升机上、下运行正常,但上限位开关不起作用其原因是()。
检眼镜下观察,视网膜出血呈暗红色、形状不规则、血管跨越其上的是()
下面化学基础概念中,不类属的为()。
冶炼高标号生铁时,撇渣器过道眼应适当小一些。
对图像作平滑滤波可以降低图像的统计噪声,但过度的平滑滤波有副作用,其副作用是()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课文摘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扩大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三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制碱工厂在1927-1936年建成了15家。1931-1935年,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35-1936年,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有关中华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探究活动方案。
焦化厂化产车间下水道应设()、()。
封锁一般不适用的()情况。
对长时间不切换的备机水泵在冬天为了防冻要对机泵()处理。
37岁已婚,既往月经规律,自述无明显原因突然闭经2个月 。妇科检查,以下哪项支持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