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科:人力资源管理
  • 题目: 未知类型

      不该发生的事——垃圾处理场竟成垃圾堆 (一)内容梗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垃圾处理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虽然各地政府针对垃圾问题也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由于有些地区在决策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致使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总投资达4 000多万元的九江市垃圾处理场自竣工以来,因没有购置挖掘机而使污水处理系统长期闲置不用导致垃圾成山、污水横流,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个本应为环境治理作出贡献的垃圾处理场反而成了新的污染源,个中缘由既不可思议又似乎顺理成章。 九江市垃圾处理场是在原浔阳区垃圾处理场基础上于1999年改、扩建的,总投资4 10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 000万元。该垃圾处理场占地225.2亩,可容纳生活垃圾80万立方米,担负着整个九江城区(包括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日消纳生活垃圾350吨,主要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设计使用寿命为10年。 经过近4年的施工建设,截至2003年9月底,已完成了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1号和2号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堆肥发酵仓)。2004年1月9日,经省市环保和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后,该场正式投入使用。一份当时相关部门的汇报材料显示,九江市垃圾处理场的建成将使该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步人良性循环轨道,逐步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然而,由于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垃圾处理场的污水处理系统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便停止使用。一边是耗费巨资建起的污水处理系统长期闲置,一边却是大量的垃圾污水直接排放,污染村庄和鄱阳湖。 “九江市每天产生的350吨左右的垃圾,全部要运送到这里来填埋。”垃圾处理场副场长沈思君介绍说:“按照卫生填埋要求,这些垃圾每堆放2米,就必须覆盖30厘米厚的黄土,但由于没有购置挖掘机等运输工具,难以按要求处理,所以也就有了这座‘垃圾山’。” 离“垃圾山”仅300米的郭桥村邹家垅,是受污染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一位村民坦言,现在虽然才4月初,但村庄附近到处是苍蝇,等到天气再热些,村民家里的苍蝇多得用电风扇都扇不走。他说:“晚上如果起风,从垃圾场散发的那种难闻气味,熏得人翻来覆去都睡不着觉。” 垃圾成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位长年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说:“以前井里的水清澈见底,现在却浑浊不清,连衣服都不敢洗,更别说人吃了。” 虽然2004年年初有关部门为村里装上了自来水,但由于自来水供应很不正常,时有时无,停水的时候村民只能从井里取水生活。而从井里取的水中发现游动着一些红色的小虫,靠近闻一闻,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酸臭味。很显然,井水已经被污染。 自此,一个国家投资4 000多万元的环保项目反而成了新的污染源。 . 据了解,垃圾处理场本身设计了污水处理区,并有一套价值约500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00吨的污水处理系统,但由于经费缺乏,该设备试运行不久后便长期闲置,导致大量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污染。 一项耗资巨大的环保工程却成了新的污染源,这恐怕是许多人事先没有想到的。九江市环保局环境监测支队队长石勇说:“九江市垃圾处理场是在原浔阳区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扩建的,而浔阳区垃圾处理场当初在选址时就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所以才造成现在这种局面。”至于为什么不再筹集资金注入此项目,相关部门认为,如果再花巨资投入污水处理系统,也将人不敷出,效益不大。因为该垃圾处理场容量有限,几年之内就将面临撤场废弃的结局,也许这正是各方都不愿出资的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 1.《环保工程不“环保”九江垃圾处理场成新污染源》,见新华网,2005-04-12; 2.《郑州垃圾处理厂再次被堵,村民称污染重无法忍受》,见新华网,2009-04-03。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