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预防医学科
题目:
单选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 . 皮肤
B . 呼吸道
C . 皮肤和呼吸道
D . 皮肤和消化道
E .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菜单中暗淡的命令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明确的担保方式分为:保证、()、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级、四级)
图形软件的建立方法包括提供图形程序包、()和采用专用高级语言。
我们可以在()对BMC做自检.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A.贮液器B.输液泵C.检测器D.温控装置
氢气管道、设备的动火标准是管道内气体含氢小于0.5%。
2006年11月8~16日,某县某小学某班发现5个学生出现高热,伴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发病4~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于未对患者隔离和及时进行疫情报告,该小学陆续出现多数病例,累计发病125例。县CDC10月20日接到疫情报告,进行现场调查及疫情处理,经确认为麻疹暴发。
下列贷记卡卡种,属于万事达品牌的是()。
标线喷涂实测项目、厚度检查项目包括()。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空松。只浓不淡,则嫌繁缛。只淡不浓,则嫌单薄。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或以强烈见长,或以柔和取胜,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是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般紧,就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着重点,主要的论点反而就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侯来暗害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又回过头来,写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 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有些人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挲,有动不遗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本文摘自张潮的《寻找一片幸福的云彩》) 以下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