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登高架设作业(综合练习)
题目:
多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进行升降机的安装、拆卸作业()
A . 无现场指挥人员
B . 工种配套不符合规定者
C . C未进行企业三级教育者
D . 没有经审核的安装、拆卸技术实施方案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概括说研究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原理及其应用。
关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类,绝大多数属于()
患者,男,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4天,烦躁不安1天"于2月6日入院。体检:体温39.7℃,脉搏126次/分,烦躁,颈抵抗,腹部可见数个出血点,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阴性。外周血象:WBC17.8×109/L,N0.88。脑脊液:压力3.10mmHO,细胞数2.4×10/L,N0.92,蛋白质1.7g/L,糖1.5mmol/L,氯化物90mmol/L,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早期局限于下列哪个部位称为原位癌()
有关孕期水电解质的改变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首选方是()。
世界主要国家的合伙法通常规定,一个合伙人退出合伙以后,对其作为合伙人期间合伙所负的债务()。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题: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天下”中,不知有“西学”,也就不会说“国学”。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待到l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旧学为体,西学为用”。梁启超后来将其改写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广为流传。不过,推测起来,“旧学”、“中学”与“国学”,还是大为不同的。______。“国学”一词凸显了“国族”(nation)意识。应当说,“国学”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立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国”与“学”发生了特殊的关系。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国学”,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根据上述文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赔偿范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