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基础写作
题目:
单选
运用蒙太奇表现手段,通过具有视觉造型性和听觉造型性的画面语言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戏剧样式是()
A . A、戏曲
B . B、歌剧
C . C、话剧
D . D、影视剧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肿瘤性增殖与炎性增殖的根本区别是()
灭火器维修步骤有哪些?
中国画与西洋画有什么不同?
申办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经营),应该由哪一级局审批().
分布于大腿前群肌的神经是
未经干燥的生球在预热和点火时往往产生()或炸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是()
下列哪项不属于牢脉的特点()。
ZG1/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