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科
搜索
账户
常见问题
当前学科:皮肤病病人的护理
题目:
单选
患儿,8岁。因起水疱3天,发热2天入院。查体温39.1℃,头面、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部分疱壁破后可见红色糜烂面及结痂。躯干部有少量类似皮疹,口腔内无明显损害,颈部淋巴结可触及。该患儿应给予()
A . A.抗病毒制剂治疗
B . 暂时观察
C . 减轻患儿对疾病的过度关注
D . 隔离,避免传染
E . 疱破,可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
答案:
<查看本题扣1积分>
查看答案
答案不对?请尝试站内搜索
推荐知识点:
驱动桥的作用是()。
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屠呦呦率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成功创制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在20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已经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她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均无好的效果。随后她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宝库再次举世瞩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屠呦呦是如何在抗疟药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 有人认为,屠呦呦的成功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请你结合材料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出口货样每批次货值在人民币()元以下免领出口许可证。
近代教育立法以来最早出现的教育部门法是( )
试述焊接作业为什么是特种作业?
有“全国收藏的半边江山”之称的城市是()。
课程评价最重要的作用是()。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项目中,享受税额抵免优惠政策的是()。
患者女性,38岁,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所致继发性高血压,拟手术治疗,术前降压首选()
柴油机气控阀、油控阀阀体孔的磨损,可用()来确定。